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身边的事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别让“家长微信群”变了味

    信息发布者:清水蓝冰
    2016-12-29 20:49:45   转载

    【编者按】 “家 长微信群”是家长和老师进行交流的快速便捷平台。老师可以在群里通报孩子们在校情况、发布重要通知;家长们有疑问也可以在微信群中随时与老师沟通。但是, 皖北晨刊记者调查采访发现,很多家长在“家长微信群”中“跑偏了”,他们在群里晒娃、炫富、代购、集赞等,还有对老师太过“热情”,这些行为让原本单纯的 微信群成了其他家长和老师的负担,也成了“讨人嫌”的家长。

    家长微信群方便家长和老师沟通交流

    “明天语文期中考试,请家长督促孩子复习。”“最近降温,班里的孩子感冒较多,请注意预防。”一大早,马青便收到家长微信群里班主任老师发来的两条 信息。“我几乎对所有的微信群都设置了消息免打扰模式,唯独家长微信群必须24小时开放,以保证能够第一时间收到老师发的信息。”马青说,儿子从幼儿园到 中学,几乎每个班级都建立了家长微信群,老师布置作业、发通知等变得方便高效,家长也可以第一时间得知孩子在学校的情况,改变了过去孩子不说、老师不找、 家长不知的封闭状态。

    1分钟时间不到,提示信息后面已有十几条回复,马青也跟随着其他家长回复了一句:“收到,谢谢老师!”马青说,对于大部分老师和家长来说,微信群已 经是最常使用的沟通方式,每天班主任会把当天的作业发到微信群里,哪些作业是需要当天完成的,哪些作业是需要本周完成的,以及有什么注意事项,都传达得清 清楚楚。

    “田老师,最近几天刘小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毛病有所改善吗?”“最近表现挺好的,尤其是日记,好几篇写得都挺不错。”“刚给她买了一套《米小圈上 学记》,挺有意思的,在这儿也推荐给大家,对孩子写日记有帮助。”“多看课外书是好事啊!”晚饭过后,刘小乐的妈妈张晴坐在沙发上捧着手机,和微信群里的 老师、家长们互动。张晴说,女儿刘小乐今年7岁,上小学二年级,每天孩子放学后,她都会密切关注微信群里的最新动态,家长和老师们有问有答,能捕捉到不少 对孩子有益的学习信息。

    在和张晴的聊天中记者了解到,刘小乐从上小学第一天起,班主任田老师就建立了一个家长微信群,群里不仅有家长,也有各科目的代课老师。家长们经常围 绕如何教育好孩子、如何提高孩子成绩等话题,互相取经、探讨交流。“微信群不但拉近了老师和家长间的距离,让家长可以第一时间看到自家孩子在学校的点滴变 化,老师也可以零距离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和生活情况,成了家长和老师及时沟通交流的有效平台。”张晴说。

    微信群里无聊行为给其他家长添堵

    “孩子今年上小学,老师为了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,就建了一个家长微信群。刚开始,一般都是老师发些孩子在学校活动的照片,时间一久,群里的家 长熟络起来,微信群也就越来越热闹。特别是到了晚上,微信提示音一直不停地响,一会儿工夫不看就有三四百条信息提示。”家住宿城北苑小区的顾丽丽现在一到 晚上,就把家长微信群调成免打扰模式,“实在是受不了手机一直响,基本上都是几个家长在闲聊,但又不敢屏蔽掉,怕错过老师在群里的重要通知。”于是,每天 晚上翻看家长微信群中一些事不关己的闲聊信息,成了顾丽丽无奈而又必须做的事。

    “这类家长似乎特别闲,每天不分白天黑夜拉些无关孩子的无聊话题来刷存在感,时不时还发个代购或集赞领礼物的链接等等,把老师的通知都刷不见了,真讨厌!”顾丽丽说。

    除了闲聊,“晒娃”也为很多家长所诟病。顾丽丽指着微信群里一名家长的头像告诉记者:“这个妈妈就是个晒娃大王!孩子画画,要传照片;学会一首歌, 要放视频;孩子做家务,更要发到群里求表扬。更离谱的是,每天睡觉还要拍视频让孩子向老师道晚安。”顾丽丽认为,有些家长想借此表现自己的孩子求得老师的 关注,但家长微信群是大家公共交流的空间,还是要考虑一下其他家长的感受。

    “晒娃”之外,还有一些家长喜欢在微信群中攀比、炫富。市民夏女士的女儿在宿城一家私立幼儿园上学。“前几天,群里有个家长买了些糕点让自己孩子带 到学校分给小朋友吃,说是让孩子学会分享。这位家长的初衷是好的,但是事情发到家长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。很多家长也表示要给孩子买东西带到学校,甚至还有 家长建议排好顺序,轮流给全班的孩子买零食吃。买的什么样的零食都发到群里,今天这位家长买的是国产饼干,下一个家长就会买进口饼干,总之要比前一个家长 买得更好、更贵,这种互相攀比的心理肯定会给孩子造成不良影响。”夏女士说。

    夏女士所在的微信群还有一些家长热衷于发红包。“实在是受不了,白天发,晚上发,少则几块多则几十块,最频繁时,每天晚上轮流发红包要发上三四个小 时。”实在忍无可忍,夏女士做了一件令群里所有人都震惊的事情,“那天我实在是太烦了,连着发了5个满额的红包,从此群里清静了许多。

    家长太过热情 老师有些尴尬

    甜甜老师是宿城一家幼儿园小班的老师,刚从学校毕业踏上幼师岗位的她对这份工作充满着热情,每天都积极在家长微信群里与家长互动交流,并及时上传孩子们的动态信息和照片。但是,现在她在群里的发言越来越少了。

    “一般没什么事情需要通知家长我都不会在群里发言,原因是家长们太热情了。”甜甜老师坦言,一些家长过于热情的言辞令她颇为尴尬。“有时我刚发几张 孩子在幼儿园跳舞、吃饭的照片,接下来就会出现不少家长说我摄影水平高、有责任心等等夸赞的话,其实只是用手机随手一拍,但群里赞声一片,这让我觉得挺尴 尬的。”

    从教十余年的张老师在宿城一家中学担任班主任,他表示,家长微信群的普及,确实给家长和学校沟通提供了很大便利,但带来的麻烦事也挺多。张老师说, 他所在的家长微信群,家长经常在一起讨论孩子几点钟睡觉、几点钟起床、早饭吃什么、最近要买什么教辅书,甚至最近上映了什么电影、周末有什么出游计划等 等,信息量巨大,已经取代了学校、老师的一些必要的通知。当然,也少不了一些家长的“谬赞”。他每次发言,即使只是一条简单的学校通知或布置作业,也会有 家长在下面刷一些“老师真辛苦”、“老师注意身体”之类的话。按理说,老师获得这些赞誉应该感觉不错,但事实并非如此。“家长那一大堆感谢声,我相信有相 当一部分是敷衍的。面对一些家长的‘过分’热情,我不回应吧,会以为我有啥想法,但是一回应,又让其他没跟风的家长为难,实在是尴尬。”对于家长的频频称 赞或感谢,张老师坦言自己也很无奈。

    专家:让家长微信群发挥应有的“职能”

    “随着微信的广泛使用,家长微信群逐渐成为学校和家长之间不可缺少的交流平台,但便利的同时,很多家长的行为让微信群变了味,给老师和其他家长增添了不少烦恼。”针对家长微信群存在的问题,宿州学院社会学讲师武永成说。

    武永成分析,目前被吐槽的家长类型主要有5个:讨好刷屏型、炫富显摆型、过度关注型、发布无关信息型、群里争吵型。为了充分发挥微信群在家校联系中 的有效作用,消除负面影响,首先还是提请部分家长认清家长微信群存在的概念与含义。其次,校方也要出台相关的管理制度,班主任作为“一群之主”,应担起责 任,敦促家长按照管理规定执行。

    武永成建议,可以固定交流时间,微信群交流时间应固定在教师和家长都闲暇的时段,以免影响日常的工作和生活;规范交流内容,建立微信群的初衷是方便 商讨、交流教育学生时遇到的具体问题,这样做有利于家校形成教育合力,促进孩子健康成长,因此在群中交流时,应严格注意交流内容,不得在群里发布集赞、刷 屏、投(拉)票、销售、炫富等信息,不得探讨与孩子教育管理无关的话题。

    此外,还要明晰成员的责权。家长群只允许本班家长和任课教师加入,学生和其他班级家长不得加入,所有成员都要遵守家长群管理规则。作为家长群管理 员,班主任有权将经常违反规则的家长请出家长群,或屏蔽他们发布的信息。当然,遇到家长有意无意发布一些无关的话题或信息时,班主任应及时抛出其他问题, 转移家长的注意力,让大家回到共同关心的正题上来。

    “总之,激励大家‘仁者见仁,智者见智’,将一切探讨教育孩子的内容放在首位,充分彰显教育的正能量,促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,这才是家长微信群应有的功能所在。”武永成老师说。 记者 赵静 徐蕾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